“水果一族”的心血管病研究
2016-04-12
说起心血管疾病,相信各位读者都闻之色变。作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导致了17000000例死亡,其中80发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
水果摄入不足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估计仅2010年,水果的低摄入水平就导致了全球104000000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健康损失。
在西方国家,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日常生活中摄入适量的水果能够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然而,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模式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那么,在中国人身上,是不是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呢?
为了揭开这一有趣而实用的谜题,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及全国多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多位专家采集了分布在全国范围内10个不同地区(五个农村地区和五个城镇地区)的人群数据,共512891名被试被纳入研究,年龄分布从30到79岁不等。
在水果摄入水平上,既有从来不吃或者很少吃水果的“0水果一族”(约占6.3%),也有规律食用水果(食用频率达到每周四到六天或者更多)的“水果一族”(约占27.4%),其他人位居二者之间。
研究结果与人们的传统认知惊人地一致,“水果一族”们具有较低的血压(平均低4mmHg)、血糖水平(平均低0.5mmol/L)。最重要的是,随着水果摄入水平的增加,罹患心血管事件及中风等致命性疾病的危险性随之降低。
似乎在意料之中的是,水果摄入水平较高的人主要为城镇地区的妇女。与摄入水平较低的人相比,他们更年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更高的家庭收入。从饮食结构上来说,他们还食用了较多的乳制品和肉类,同时吸烟、酗酒的比例较低。
那么,究竟是水果摄入水平影响了健康,还是水果摄入水平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了健康呢?这一问题似乎很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今天吃了一天的水果!
(文章来源:n engl j med 374;14 nejm.org April 7, 2016)
阅读 1289